聚焦低空经济,打造航空产业新质生产力

 行业动态     |      2024-03-13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低空经济,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也是“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绿色低碳是民用航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科技创新,促进绿色低碳航空自主化、产业化发展,是打造民用航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举。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持续支持,低空经济必将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型号总师樊会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吴希明和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沈飞党委书记、董事长纪瑞东,纷纷聚焦绿色低碳航空产业创新发展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打造航空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解题破题思路。


樊会涛:建设中国大众低空天路网,着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连任五届的资深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型号总师樊会涛长期关注通航产业建设与发展,在履职期间曾多次提交相关建议。


微信图片_20240313164947.jpg

“今年我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设中国大众低空天路网的建议,低空经济产业可与交通、物流、农业等多个领域相结合,能为人们带来更多便捷的服务和新的消费体验,未来将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的领域。”樊会涛说道,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约为2.3万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元。


“大众低空天路网作为低空经济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需要全面长期推进的国家基础战略工程。”樊会涛介绍,大众低空天路网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少,在全国现有交通运输体系发达地区可以进一步实现空地相连、空水相连,在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山区、海岸线、岛屿优势突出。其在覆盖性、可达性、经济性、快捷性、机动性、方便性等在很多层面上与现有其他支柱基础交通运输体系相辅相成,可作为现有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补充。


“无论是城市与城市、县与县、乡与乡、部分村与村,企业甚至私人,都可成为大众低空天路网的覆盖范围。”樊会涛表示,大众低空天路网有着万亿到数十万亿基础产业及其之上的产业链发展空间和超百万甚至数千万高端就业规模市场发展空间。


当前,虽然“低空经济”概念正在火热升温,各地政府接连出台相关政策,希望能够抢滩低空经济这片万亿级“新蓝海”,但樊会涛坦言,推动建设我国大众低空天路网尚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现在,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没有成网连片,空域划设不精准、空域审批报备程序繁琐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截至2022年,我国通航机场仅399个,不仅地区分布不均衡,大部分机场功能也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虽说许多地方政府出台规划、政策、意见,积极推动通航产业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风险预判不足、资源配置不到位、带头示范应用不够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樊会涛在提案中提出,希望加强相关政策法规支撑,做出顶层设计,细分工作事项,明确责任主体,同时希望大众低空天路交通运输体系能够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十五五”期间重点建设。


“低空天路网的主体是通用机场,要在‘扩数量、提质量’上一并下功夫”,樊会涛建议,应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增加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通用机场数量,重点建设小微通航机场,打造一批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起降场所和服务基地。


此外,樊会涛还建议成立国家低空经济产业领导小组,并且在国家空管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各省分别下设低空空域管理局、民航低空管理局、低空空警总队、低空通航监管局,进一步优化低空管理体制,促进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



纪瑞东:系统布局用好资源,实现有人无人商用融合飞行


“在民用领域,有人无人飞机融合飞行一旦实现,将会创造无限大的市场空间。”深耕航空领域30多年,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沈飞党委书记、董事长纪瑞东也一直关注着无人机发展动向。今年两会上,他建议扩大低空空域开放试点范围,制定适用于工业级无人机商用融合飞行的适航标准与运营监管政策,发展干/支线航空无人智慧物流生态,加速实现高商载货运无人机系统商用融合飞行运营。


微信图片_20240313164952.jpg


“推动无人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早日实现有人与无人飞机商用融合飞行,发挥无人机产业在低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纪瑞东说,航空工业对低空经济发展非常重视,在2024年重点工作“现代产业”一项提到,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央地企政战略合作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他所在的航空工业沈飞也在积极落实东北振兴战略,谋篇布局无人机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在对打造无人机产业基地、无人智慧物流、高商载货运无人机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调研的过程中,纪瑞东和他的团队发现,虽然以无人机产业为核心的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跨境电商、冷链运输、应急救援等对低成本航空货运无人机系统的市场需求强劲,但尚未实现商用融合飞行,在新业态、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无人机系统运营所需的低空空域试点范围、商用融合飞行的运营及监管政策、融合飞行的适航审定、各类机场包括通航机场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作为航空工业的主力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推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完善与落地。”纪瑞东说,近些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为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积极贡献着力量和智慧,不断尝试探索,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身为人大代表,他根据调研中了解到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是加速实现有人与无人飞机商用融合飞行。探索开展面向商用融合飞行的/支线”工业级无人机系统通过适航审定。纪瑞东说,可以尝试在相关试点地区机场启动大吨位点对点无人机物流运输示范试验研究,探索形成一套成熟的相关标准体系并能够很好地回应各方安全关切后再扩大推广范围。“天空是开放的,低空经济也是开放的,我们的发展理念也要秉持开放性。”


其次,是确立面向航空货运市场开展商业运营的目标。建设干/支线航空无人智慧物流示范基地,加快推进面向商用融合飞行的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开发验证。3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全国人大首场“部长通道”提到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纪瑞东非常认同“生态”一词,因为它意味着要整体布局,系统思考。


此外,就是探索利用智慧货运无人机系统提升民航机场资源利用率。“全国约90%的民航机场在凌晨飞行时段利用率均在30%以下,资源利用普遍不高。”纪瑞东列出了他在调研中得到的一组数据,“如果我们把民航机场凌晨飞行时刻资源用好,不仅能有效提升民航机场资源利用率,更有助于打造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航空物流成本,货运无人机商用融合飞行自然也就实现了。”


就在纪瑞东代表提交建议的前几日——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


越发密集的各项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为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各方力量聚力破壁,一个新场景正待开启。


吴希明:设立低空产业装备发展国家重大专项,提质增效全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吴希明建议,设立低空产业装备发展国家重大专项,明确低空产业装备的战略地位,牵引形成合力,迭代发布行业级标准规范,高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供体系,央地合作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合作项目,推进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全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313164956.jpg


“当下,我国低空经济虽然已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吴希明直言。他认为,目前,我国缺乏行业级的发展规划、指导建议和标准规范,无法使宏观顶层政策与市场、产品、技术等生产要素高效互动,协同增效。同时,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支撑规模较大、要素较多的示范应用,更无法满足商业化发展要求。此外,技术创新还不足,部分关键技术、器件产品受制于人,产供体系短板明显。低空经济赋能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亟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空装备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下更大功夫,面向未来需求出新品。


“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产业装备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打造通用航空新质生产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保障。”吴希明说,设立低空产业装备发展国家重大专项,可以使宏观顶层政策与生产要素协同增效、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产供体系,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能符合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吴希明解读,通过研究设立低空产业装备发展国家重大专项,确立低空产业装备的战略地位,引导企业加大航空器、机载系统、任务设备等低空产业装备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空产业装备,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他认为,通过实施专项,能够引导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的企业布局低空产业,进一步发挥国资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保障”的基石作用,发挥各自体系和技术优势,投入人才、技术、资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发通用及“高精尖”低空产业装备,促进低空经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构建不被国外“卡脖子”的低空经济产供体系。


此外,通过开展专项,可面向市场需求,基于实践经验,加快出台涉及技术、产品、应用场景等典型特征的行业级标准规范,促进低空产业装备科技创新、装备研制、服务保障和示范运营。


实施专项,也能够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在通用机场建设过程中兼顾低空飞行的需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考虑低空飞行器起降、通信、导航、监视等过程的要求,建设一批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通用航空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步满足低空经济发展需求。


专项的开展,更可以进一步赋能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改造提升农业、文旅、医疗、物流等传统行业,充分发挥低空经济产业融合的带动作用,加快社会运行速度,增加经济规模,培育产业新业态,探索运营新模式,打造以低空产业装备为核心的新质经济增长极,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低空经济新篇章。


通过专项的实施,可加强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中央企业、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合作,推动低空经济区域化、无人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他建议,以四川省、陕西省等低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为综合示范试点,以文旅圣地、物流枢纽、革命老区等不同典型区域为应用示范试点,强化央地合作,促进低空经济传统业态拓展升级,培育航空物流、空中交通、智慧城市等低空经济新业态,打造以市场需求牵引和先进技术推动、区域特色明显、可复制可共享的低空经济示范项目,共同推动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低空经济生态。


吴希明指出,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内涵是十分广泛的,包含了有人飞行与无人飞行,小中大型各种航空器为平台的所有低空飞行活动。


“除目前发展势头良好的城市物流配送之外,我认为还有三个赛道十分值得关注。”吴希明说,一是绿色城市管理,以小型无人机为平台,开展城市巡检、应急救援等活动;二是城际智慧交通,以eVTOL等新型航空器为平台,解决民众出行问题;三是大型无人货运,以大型货运无人机为主要平台,解决城市与偏远地区、偏远地区之间的大型物流配送问题。


他认为,针对这三个应用场景,选择存在迫切需求且空域相对开放的地区,可由相关行业内领头央企积极布局,发挥体系优势,开发相关低空产业装备,建立示范应用基地,构建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供体系。